对话《长津湖》主创:用感动与热血展现伟大抗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除了震撼的战斗场面,影片中千里和万里的兄弟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。林超贤打趣提到,影片刚开始,千里回家见到万里,万里跑着叫爸爸妈妈,给他感觉就像《闪闪的红星》里的潘冬
除了震撼的战斗场面,影片中千里和万里的兄弟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。林超贤打趣提到,影片刚开始,千里回家见到万里,万里跑着叫爸爸妈妈,给他感觉就像《闪闪的红星》里的潘冬子。“万里从一个连枪都不会打的小孩子,到后来在战场上与哥哥一起杀敌,他一直在成长,跟哥哥之间的情感也逐步加深。这个令我印象很深。”
影片中,七连前辈“雷爹”雷睢生牺牲的场面也是一大“泪点”。据黄建新透露,沂蒙山小调的设计是胡军的想法。“胡军找我和徐克导演说,他是山东人,在生命弥留之际,能不能从心里头想起最熟悉的东西。那个时候战斗突然停止,他被压在车底下,生命将尽的时候,耳边响起了幻觉一样的沂蒙山小调。这不是写实主义的方法,而是一种意象化或者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。”
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用现代的电影语言、现代的制作技术,做出了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电影,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。
“吴京的角色是既爆裂又温情,易烊千玺的角色就是既倔强又质朴。胡军那个角色虽然是个前辈,但是他又有点孩子气。这些不同的性格的点,放到一个人物身上去,我觉得他就绽放光华了。”陈凯歌说。
在现场,陈凯歌回应了电影中备受热议的“名场面”:在奔赴战场的铁路上,志愿军战士伍万里打开了列车门,气势磅礴的长城美景像画卷般展开,战士们陷入了沉思。
9月29日,电影《长津湖》监制、导演陈凯歌、徐克、林超贤,与《长津湖》出品人、总制片人于冬,《长津湖》总监制、编剧黄建新一道,做客人民网“文艺星开讲·红色放映室”。电影的选角经历了哪些波折?陈凯歌眼里的“京玺兄弟”有哪些特点?徐克、林超贤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什么?且听主创们娓娓道来。
另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是“红围巾”:志愿军在火车站领取补给时,一位姑娘脱下了自己的围巾,扔给战士伍万里。据陈凯歌透露,“红围巾”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,“红围巾意味着很多东西,它是红旗的颜色,也是鲜血的颜色,怎么理解它都不为过。当意象大到一定程度,语言就显得很匮乏了。”
我们剧组所有人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。我觉得《长津湖》这部影片能拍成,也是因为有这么热血的剧组,大家一起团结把志愿军的精神呈现到银幕上。
——于冬
——陈凯歌
来源:人民网 原创稿
“安得猛士宁四方。”陈凯歌感慨表示,“我们既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、和平景象,也展现了战争给国家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。这些内容组合在一起,是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。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,让所有人知道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。”
燃点:特效还原时代特征打造“名场面”
难点:导演需“点燃”演员避免千人一面
——黄建新
在陈凯歌看来,导演需要去“点燃”演员。“我最怕的就是千人一面,所以在拍摄的时候,尽可能去寻找人物自己突出的个性。我其实有一个笨办法,拍完一条之后,一定要让参与表演的演员都到监视器前面来看一次,拍多少次就看多少次,你的毛病在哪,你的长处在哪,这样的话演员他不是‘蒙着眼'的,就会非常清楚,一目了然。”
“95%的镜头都是野外拍摄,而且有大量的夜戏,拍摄难度大,后期制作技术含量也很高。”于冬介绍说,80多家全球特效公司来支持电影后期制作,但最重要的不是使用特效,而是还原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,呈现出大战役全貌。
《长津湖》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,讲述了伍千里、伍万里两兄弟,同“七连”的其他志愿军们奋勇杀敌的故事。
说到电影的选角过程,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。据于冬透露,当时吴京差点“拒演”。“吴京其实已经演过很多军人角色,不想再重复自己。而且他当时又受伤了,拿着医院拍的片子来找我。但是当我们给他看了剧本,他立马又给我打电话,说他还是想演。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动人魅力所在。”
谈到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,黄建新提到了编剧兰晓龙的剧本。“我们都深深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打动,后来我也加入了编剧,有了更深的了解,就会更加爱这些角色。每次我去片场,看到动情处,都会眼含热泪。”
从左至右分别为于冬、黄建新、陈凯歌、徐克、林超贤。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
核心阅读:
“我们常常在聊,拍得够不够热血,这个热血点我们设在哪里?这个人物在哪个节点知道他逃不出去了,他可能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刻?他有没有感觉,怎么看待生命的结束?这些是我们这个戏最好看的地方。”徐克说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电影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dyj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4/398.html